题目

民生,是我国从古到今一直以来关心的事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甫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憧憬,反映了中华民族对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深深渴望。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但近代贫困的梦魇严重地困扰着中国人民。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依靠贫农,斗争富农,带动中农”;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1)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古代统治者为实现人民这一愿望的举措一例。 (2) 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提出什么主张?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说明其实现情况。 (3) 根据材料三,运用史实阐释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答案: 例:唐太宗把君民关系比喻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非常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孙中山的民生幸福目标没有实现。 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各地出现分田分地的景象;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社会法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