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挖笋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多选)
A . 能够食用
B . 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 . 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 . 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3)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4)
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答案: “我”在和孩子挖笋子时,以竹笋为例,教育孩子要具有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
A,D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竹笋硕丰的肥满的情态。这个字的使用,生动地表达了小孩对竹笋的喜爱之情。
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自强不息,遇到困难不气馁,经受住磨炼,默默无闻、甘于奉献,表里如一,不要因无人赞美而感到失落灰心。在学习中,我们要勇于克服困难,当成绩不理想时不要气馁,要积极进取,付出努力,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不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