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材料结论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4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 。”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义和团运动扑所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答案:不当之处历史事实原因分析1否定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政治民主化(联合国)、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大国之间的核均势等因素使得当今世界更加包容,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互补性和依赖性,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材料的理解绝对化、教条化。2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等同看待是错误的。美国的群众运动是反战和平运动,中国的“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3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合理。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概念不清;没有把但丁及其作品放在特定的文明、文化背景中解读。(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4“义和团运动扑所迷离,难以洞察真相。”这个说法欠妥。两位教授的结论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持的史观不同。张海鹏教授从革命史观出发,认为它是反抗侵略的手段,应该给予肯定;袁伟时教授从现代化史观出发,认为它是排斥工业文明,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应予以否定。随着大量史料的出现,人们是能够洞悉历史事件的真相。解读材料时忽视了历史理解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