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图谱 哲贵 一路沿瓯江而上。过了积谷山,就到了桃源。叔叔领着柯一璀爬山。山中多是乔木约两人高,有的成排列队,有的孤独站立。草木茂盛,将青石板路遮盖得若隐若现。山高,路远,缠绵又曲折。当柯一璀跟随叔叔站定后,回身一看,已在山腰,瓯江变成一条小水沟,流向看不见尽头的东边。东边一片白茫茫,什么也看不清楚。 这是柯一璀第二次来祭祖。上一次是十二年前,他刚刚考上博士,父亲难得地带他一起回来。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父亲在这里长跪不起,痛哭流涕,哭得比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还伤心。 叔叔对着墓圹拜了三拜,回过头来,看着柯一璀,严肃地说:“你也来拜一拜。”声音虽轻,口气却是不容置疑的。身为大学教授的柯一璀,内心并没有排斥这种仪式,他要拜的是先祖,要拜的是自己的过去甚至未来。多少年了 ,他一直对家族的过往充满好奇,这不仅因为他的专业——全城旅游规划,更缘于这是父亲生长的地方,也是他的“根”。但父亲却闭口不谈。今年开春,父亲去世,这些便成为一个谜,似乎更难解开了。 柯一璀双手合十,拜了三拜,身体有股热流突然涌上来。 叔叔的声音在耳畔响起,说的竞是他心心念念的柯家历史:一个叫金三清的人,他是清朝宫廷里御用的戏剧盔头制作工匠,手艺精湛绝伦。后来生病出了宫,一路南行,在信河街这里落了脚,租住柯家的房子。柯家大儿子柯辅良是个热心肠,见他独身一人又疾病缠身,便时常关照。后来两人义结金兰。全三清靠手艺维生,给庙里的菩萨和戏班制作盔头,忙不过来时,就请柯辅良帮忙。金三清是有心传他手艺,柯辅良也有心要学,两人都没讲破。八年后,金三清病重,临终前,他将一百四十八幅京剧盔头图谱和三百六十道制作工序图语交给盟弟柯辅良。后来,柯辅良以制作京剧盔头名满天下,他为了感恩盟兄,在每个京剧盔头内打上三个字:柯三清。“柯三清”于是成了柯家京剧盔头的招牌。柯辅良将两份图谱立为传家宝,定下家规:“柯三清”京剧盔头制作的手艺传大不传小,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 叔叔的讲述停住了。四周寂静。叔叔眼睛直视他:“知道我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吗?" 柯一璀似乎知道,又不完全知道。叔叔接着说:“我要在列祖列宗面前,将两份图诺还给你。因为这两份图谱属于你父亲。” 叔叔将那个铁皮盒子递给柯一璀,眼神是毅然的,没有商量余地。柯一璀觉得他手里捧的不足铁皮盒子,也不是两份图谱,而是一份责任。问题在于,这是他无力承担的责任。他犹豫了一下,将铁皮盒子重新推回叔叔怀里。叔叔果断地将铁皮盒子推回来:“当年你父亲为了去参军,已经推卸了一次责任,你不能再推卸。” 一切谜团似乎都在叔叔这句话里得到了答案。柯一璀好像突然理解了父亲不常回信河街、不提家族的原因。同时,他也突然理解了叔叔逄酒必喝和逄喝必醉的原因。对于叔叔来讲,或许更愿意当一个游侠,行侠仗义,周游天下。可是,柯一璀也有一个大问题,他问叔叔:“你将这个铁皮盒子交给我,我怎么办?” “怎么办是你的事。”叔叔脱口而出。停了一下,缓和了口气说,“你也可以来跟我学。” 这是柯一璀愿意的,但也是不现实的。他非常愿意了解并参与到京剧盔头制作中来,但他只能是一个参与者,甚至可以是当事者,绝不可能成为主事者。不是不愿意,是不能。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柯一璀突然惊觉,这个借口,可能也是父亲当年的借口。 柯一璀跟随叔叔下了山,回到祖屋,叔叔带他到五楼。这里陈列着叔叔亲手制作的一百四十八个京剧盔头。叔叔告诉他,柯一肖开价一千万,要将这批盔头买走,他不卖。柯一璀昨天刚见过这个堂弟,参观了他经营的柯氏文化公司和他自己筹建的京剧盔头博物馆。他是叔叔的儿子,在信河街长大的他和一直在北京生活的自己并没有太多交集,但是昨天,当堂弟兴奋地说起京剧盔头制作,说起这瑰宝属于柯家、属于社会、更属于未来的那一刻,柯一璀的内心是震撼的。 柯一璀在五楼整整待了一个下午,叔叔将每一个盔头的人物特点和构造原理讲解给柯一璀听。柯一璀一边录像一边作笔记。他知道,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下午六点,柯一璀离开祖屋,叔叔送他出门之前,对他讲:“这批盔头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你。” 柯一璀愣住了。 回到饭店,柯一璀退了房,叫了一辆去机场的出租车。当车开出半个钟头后,他突然问司机:“知道柯氏公司吗?” 司机说:“做京剧盔头的,很有名!” 柯一璀顿了顿,说:“掉头去那里。” 司机说:“你要买京剧盔头?” 柯一璀没有回答,他觉得身体里有股热流想喷涌而出。 (有改动)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大学教授柯一璀的视角讲述回乡经历,引出关于图谱的故事,通过其见闻和感受展现了几代人鲜活的形象。 B . 开篇对山景和江水的环境描写,营造了静谧悠远、肃穆庄重的氛围,烘托了柯一璀的心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C . 叔叔脱口而出“怎么办是你的事”,透露出郁积多年的无奈和埋怨;转而“级和”则是因为他碍于情面,顾及叔侄关系。 D . 小说借叔叔的讲述和主人公的回忆,插叙有关家族、父亲和柯一肖的情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丰富了作品意蕴。 (2) 小说中写父亲祭祖时痛哭和不愿提及家族的细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3) 关注社会,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是小说创作的传统之一”。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答案: C 展现父亲痛苦愧疚、自责、逃避等复杂的心绪;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与后文叔叔释疑、柯一璀犯难等情节相呼应。 ①通过写父亲和柯一璀面对家族责任担当的纠结与痛苦,思考家族传承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②通过几代人在情义与利益间的选择,表现人性的真实与美好;③通过传统继承规则与现代发展实际间的矛盾,探索传统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文明融合的路径。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