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富有争议的人物,他曾十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其中七次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足见其地位与贡献。然而最终,蒋介石“终与伟大擦肩而过”。材料一:1931年9月,蒋介石忙于对江西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12日致电张学良谓“现非对日作战之时,以平定内乱为第一”。事变之日,蒋正赴江西督师“剿共”。材料二: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时声称:“最后关头,全体国民最要认清,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材料三:1939年1月16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吾人当前最迫切之危险,不是倭寇,而是共产党……在我们后院的扩张……今后对日作战原则上不再发起大规模的会战,而以小规模的游击战和运动战为主。”材料四:抗战胜利后,由于蒋介石的包庇,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次逃脱了应有的惩罚,感激之余,冈村专门为蒋介石撰写《从敌对战场看中国军队》,建议国军如何利用共军的弱点,采取特别战术予以应对。他们的合作一直持续到60年代。
(1)
材料中“事变之日”对中国人影响?1931年蒋介石的内外政策导致了什么结果?
(2)
文中“最后关头”指哪一事件?
(3)
根据材料三,分析蒋介石对日本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
综合以上四个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论述蒋介石“终与伟大擦肩而过”。
答案: 标志日本开始了对中国14年的侵略战争,也意味着中国14年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坚决抗日到消极抗日(不积极、不坚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壮大。
蒋介石作为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人,他的所作所为与中国革命息息相关。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必将与伟大擦肩而过。首先,蒋介石在历史上确实对中国革命有过贡献。蒋介石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放弃了初期的不抵抗政策,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国民党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但是,蒋介石由于一己私利又与人民和革命背道而驰。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痛失东北三省。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蒋介石虽然指挥正面战场的防御,但战略上消极被动,保存实力,大大限制和降低了国民党军队抗战的作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违背人民意志和历史潮流,包庇日本侵华军事人员,结成反共盟友,积极部署发动内战,最终走向了彻底失败的道路。综上所述,抗战的胜利是蒋介石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是其一生的伟大篇章。但随后蒋介石又站到了与人民对立的一面,“终与伟大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