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
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在两场战争中结局不同的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图一的会议名称是什么?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两场会议共同的国际背景是什么?
(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答案: 材料一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是因为清政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材料二认为,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胜利原因是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爆发了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雅尔塔会议;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
中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