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选集》第4卷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 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 答案: 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发展生产力;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 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