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纷争乱不停】 材料一: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唐]胡曾《咏史诗·流沙》 【励精图治谋大业】 材料二: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废除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材料三: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 ——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 材料四:贵族们竭力反对商鞅变法。太子的老师公孙虔和公孙贾在幕后唆使太子故意触犯新法。商鞅表示,无论什么人犯法都必须惩办。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那么就惩办纵容、教唆太子的两位老师。公孙虔被处脸上刻字,公孙贾因屡教不改被割掉鼻子。从此,再也没有人与新法作对了。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诬陷,便起兵反抗,后失败被车裂。商鞅虽然惨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 (1) 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哪个时期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当时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称赞商鞅为“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的原因。 (4) 材料四中,从两位老师教唆太子犯法,到商鞅惨遭车裂,再到商鞅虽死但新法仍继续推行,你对此有何认识? 答案: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改革会受到旧势力的反对;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要坚定改革的信念,不怕挫折,不怕牺牲;改革要执法必严,坚定走依法治国的道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