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天宝元年(742年)到天宝七年(748年),他接连五次东渡,均告失败。天宝十二年(753年),他以66岁高龄,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国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 材料二  唐朝时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1)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何历史贡献? (2) 材料二认为“唐朝时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与印度文化输入唐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 材料一、二表明唐朝的对外交往具有怎样的特点?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答案: 鉴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对外友好往来,中外文化双向交流。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吸收外来文化;民族间文化交流加强;前代文化的积累;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