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材料二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君不闻胡茄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黄河》 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 ——白居易《西凉伎》 材料四:“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图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 ——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 (2) 吐蕃是今天哪一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3) 提取材料三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4) 根据材料四,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5) 综合以上材料,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答案: 开明;天可汗。 民族:藏族。友好关系:“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材料中古诗1、3中的紫髯与人俑中的大胡须印证;材料中的古诗2高鼻与人俑中的高鼻梁印证;材料古诗1.3中绿眼、深目与人俑中的眼睛凹陷印证。 中外文化交融;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或玄奘西行求取佛经)。 交流促进发展,开放带来进步。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