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9世纪60年代,是世界各国变革进步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用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战争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第二,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政治文化,所以宣布废除奴隶制以后,经 济联邦制获得了统一。……第三,内战使联邦政府产生了很大的力量,开始建立出一个以国家、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国家形态。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在我们的文明中,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 ——据《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四: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 ——李鸿章 (1) 材料一的变化得益于近代史上的哪次改革?根据材料,改革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 材料二中“废除奴隶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争对美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文明的特点。 (4) 根据材料四,李鸿章的认识是什么?基于这一认识,洋务派采取了什么措施? (5) 结合所学知识,从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事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答案: 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增加了粮食产量、使用了新式农具、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美国宪政机制主权和经济体制的统一;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明治维新;善于学习外部文明、日本文明具有可塑性、善于借鉴和改造外来文明等。 中国的弱小是因为贫穷、要增加政府收入、中国只有富起来才能强大;发展民用工业或答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