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苏联(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举足轻重。让我们一起回顾辉煌,反思教训。
(顺势而为,破旧立新)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材料二: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32年
1937年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2
1
2
1
电力
7
4
3
2
煤炭
4
3
4
3
钢
5
4
3
2
(体制僵化,弊端显现)
材料三:
(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材料四:……战时,要保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1)
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这对20世纪40年代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问题?为改变上述问题,苏联曾有两次改革,分别是什么?
(4)
材料四中“共同敌人”指什么?写出两例“保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打败共同敌人”的相关史实。
答案: 新经济政策。
成就:苏联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概括出任意两点即可)原因:苏联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苏联模式)。影响: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提和保障。
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共同敌人:法西斯势力。史实: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或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雅尔塔会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