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校园本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可是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被曝光,校园暴力频发。2018年,遭受多年校园暴力及网络霸凌的王某运用法律手段将施暴者告上法庭,维护了自己的权益,但是王某遗憾的说,我的青春再也回不来了。有专家指出,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获胜者。
材料二: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对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教育部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和生命的行为。
材料三:查发现,70%左右的犯罪与网络有关,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特别是色情、暴力等内容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容易诱发犯罪。除此之外,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等,也可能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1)
如何理解“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获胜者”这一判断。
(2)
请你为遏制校园欺凌,构建平安校园献计献策。(友情提醒: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个人因素中,选三个角度,每个角度一条即可)
(3)
材料三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远离犯罪?
答案: “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获胜者说明校园欺凌对双方的身心健康都具有危害性。对于被欺凌学生来说,会造成身体和心灵双重伤害,容易留下心理阴影,导致自卑、孤僻偏激等;对于欺凌者来说,更是人格扭曲,其行为违背道德和法律,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受到刑事迫究。
国家、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监管,净化文化环境,严禁渲染、传播暴力文化;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和人格发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观念、严格要求,建立问题学生的跟踪帮教制度。家庭:家长要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和监护职责,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善于调控不良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面对校园暴力要机智地与其斗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警示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