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 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存在时间短暂”的秦帝国“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4分)并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1912年“帝国结构”被推翻的含义是什么?(2分)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3分) (2)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3分)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4分)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3分)
答案: (22分) (1)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郡县官吏的任免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皇帝掌握用人权;(2分)郡县制和中央系列官制的推行,地方权力都集中在中央,相权得以限制,皇权加强(或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2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分)君主专制的强化、外国的侵略、社会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3分) (2)元朝在中央设置中书省、宣政院,地方设置行省。(3分)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主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分)被消灭的原因:蒙古统治者人数少、得不到中原人的支持,(1分)强制中原人改变生活方式,(1分)思想上没有提倡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1分)阶级矛盾尖锐。(1分)本质问题: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落后的文明很难征服先进的文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