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 9月7日北京市交管局宣布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之后,9月17日的一场小雨就让这个城市的交通“瘫痪”——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超140条,打破今年年初因大雪造成90余条拥堵路段峰值的纪录,其情形堪比2001年“12·7”雪后大堵塞。 ——《錡望》2010年第39期《北京“9·17”大堵车警示》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图表,比较我国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有什么不同。简析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从B到D只用了不到50年的原因。 (3)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精彩落幕,其“绿色、环保、和谐、低碳”的理念引起了各国来宾的共鸣。请依据材料三,为“解决城市交通堵塞,让生活更美好”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所学,分析得出这一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第(2)问分析材料二图表,找出我国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来寻找原因。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新特点:经济功能加强;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政府赋税结构发生变化,工商税不断增加;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出现了重商思想;文学艺术繁荣,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特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不同点:我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起步迟,发展快;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大大上升,吸引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大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地面、地下和空中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客流量的最小化;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另如:努力提高市民特别是驾车人的素质,实行严格的交通管理和规范的停车管理等等,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