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材料二  明治六年(1873)日本共有小学12580所(其中公立8000余所,私立4500余所),适龄儿童就学率达到46%。到了1907年,日本人就已经能使几乎所有的孩子上学。同一年实行了小学六年男女混合制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初等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完成。 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材料四  和洋(大和与西洋)文明冲突深入到中层甚至深层。欧化主义风潮中,“全盘西化”论铺天盖地,对日本文化是全面否定;反之,出现复古思潮,兴起国粹保存运动,大肆猛烈地攻击欧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学制改革和《教育敕语》无不体现出和洋文明冲突、融合所凝聚的二重性。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跟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教育发展的成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材料四与相关知识说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 成效:20世纪初实现了完全免费的小学义务教育,建立了初等教育体系。 (2)问题: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 原因: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全盘西化与复古思潮的尖锐冲突,明治政府选择学习西方学制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依然采用能够维护自身统治的传统思想。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