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氯气:S2O32-+ Cl2 +3H2O==2SO32-+4Cl-+6H+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C.氢氧化钠溶液跟过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Ca2++HCO3-+OH-===CaCO3↓+ H2OD.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3NH3·H2O= Al(OH)3↓+ 3 NH4+ 答案:CD解析:略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19-2020年高二上册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完整版(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微项目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化学反应选择与反应条
2015-2016年高一下半年期中考试化学考题(上海市金山中学)
2019-2020年高二上半期期中考试化学考题(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无锡江阴市2021届高三暑期作业开学检测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完整版
2019-2020年高一上半期段考化学试卷完整版(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二中学)
2018-2019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化学专题训练(吉林省白山市)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
郑州励德双语学校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最近更新
(08黄埔区4月模拟)N5是破坏力极强的炸药之一,是比黄金还贵重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5和N2互为同位素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B.天然气用作燃料 C.活性炭用于净化水质 D.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在Rt△ABC中,∠C=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且∠BAD∶∠BAC=1∶4,求∠B的度数.
关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渐走向统一 ②商品经济发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处心极虑 老奸巨猾 鬼鬼祟祟 出类拔瘁w@w!w$.k#s%5
在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购买商品时候,当消费者向商家索要发票时,消费者就要多付钱;如果不需要
下列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更替C.太阳升落时间的早晚D.正午时刻物体影
In ancient Japan, if you saved someone’s life, they would ma
古希腊智者学派思想家伊壁鸠鲁认为,国家起源于人民相互之间的契约;法国政治思想家卢梭认 为,基于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
若|a|=2,|b|=4,且(a+b)⊥a,则a与b的夹角为 .
春秋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主要是 A.出现青铜工具 B.出现铁农具 C.开始兴修水利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幸福是一种人生的感悟,一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风尘仆仆地走进家门时体贴的话语;也许,幸
I can’t leave. She told me that I ______ stay here until she
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染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
解方程.
右图为芷江受降坊,它是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评价与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是百多年来中国
短文填空from, well, with, His, in, friendly,wants, old, this, B
下列不能鉴别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的是( ) A.是否有液泡 B.是否有线粒体
(1)采菊_____________,悠然 。 (陶渊明《饮酒》) (2)《岳阳楼记》中作者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