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20题 绝唱 严阵 (1)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2)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3)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4)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5)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6)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7)留得残荷听雨声吗?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8)它是满池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9)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上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0)存在就是力量。 摘自《青年文摘》2009第四期 15、请你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16、第(6)段中“、、、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作者“震撼”什么,请你简单概括。(4分) 17、结合全文,分条说出“称这满塘残荷为绝唱”的原因。(4分) 18、文中说那满池枯梗残叶,“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请分析这句句话的含义。(2分) 119、文中(2)至(4)段写了荷的绿叶、红花,结合下文,分析其作用。(2分) 20、请你谈谈对这篇散文主题的理解,读过以后,你有什么启发?(3分)
答案:15本文写了圆明园荷花的绿叶、红花、残荷以及作者对残荷的感悟。 16作者震撼枯梗耸立,破叶高悬,莲蓬高举以及在水中守住自己的根。 17(1)它拒绝“俗美”、“庸美”。(2)、它有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3)、它有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4)能让人触摸的一种力量,感悟到一种精神,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从而树立不畏世途艰难坎坷,坚定“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的人生信念。 18满池荷花虽经凄风苦雨成为枯梗残叶,但精神不倒,是不屈的象征。 19写三四月间一片青绿的出水荷叶和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的荷花的美丽是为了反衬圆明园残荷的那种独特美。 20固守精神上的不屈,谁也摧毁不了你。守住精神上的美才是生命之真谛。(能对中心展开来谈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