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动物器官的体外培养技术对于研究器官的生理、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意义重大。下图是一个新生小鼠的肝脏小块培养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切成小薄片,这有利于肝脏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室中充入5%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X有毒性,可诱发染色体断裂。利用上图所示装置和提供的下列材料用具,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 材料用具:     肝脏小块,外周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培养液,植物凝集素(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滴管;吉姆萨染液(使染色体着色),有机物X溶液等。实验过程: 甲 乙 丙 丁 步骤一:加人肝脏培养液 √ √ √ √ 步骤二:加入有机物X溶液 √ √ 步骤三:放置肝脏小块 √ ①在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集素培养淋巴细胞,取4等份,备用。 ②利用甲、乙、丙、丁4组上图所示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表示已完成的步骤)。 上表中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取4组装置中的等量培养液,分别添加到4份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④一段时间后取淋巴细胞分别染色、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并对比分析。若丙组淋巴细胞出现异常,而甲组的淋巴细胞正常,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2)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   (3)  向乙(或丁)组装置中放置肝脏小块   染色体形态和数量    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具有解毒作用 解析: 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条件及应用。 (1)肝脏切成薄片,有利于肝脏细胞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 (2)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 (3)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肝脏小块对有机物X是否具有解毒作用”。自变量是肝脏小块的有无,因变量是有机物X对细胞的毒性大小,可通过培养细胞异常的情况来判断。 ②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需进行操作的是乙和丁装置。可以向乙(或丁)中放置等量的肝脏小块,进行空白对照。 ④本实验的因变量可通过培养的淋巴细胞的异常情况来判断。淋巴细胞在有毒物质的作用下,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会发生变化。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