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言文阅读(19分) 屈伸,字引之,任丘人。成化末进士。选庶吉士,授礼科给事中。弘治九年,京师民讹言寇近边,兵部请榜谕。伸言:“若榜示,人心愈惊。昔汉建始中,都人讹言大水至,议令吏民上城避之。王商不从,顷之果定。今当以为法。”事遂寝。寇犯大同,游击王杲匿败绩状。伸率同官发之,并劾罪总兵官王玺等。屡迁兵科都给事中。泰宁卫部长大掠辽阳,部①议令守臣遗书,称朝廷宽大不究已往,若还所掠,则予重赏。伸等言:“在我示怯弱之形,在彼无创艾之意,非王者威攘②之道。前日犯边不以为罪,今日归俘反以为功,诲以为盗之利,启无赖心,又非王者怀柔之道。”帝悟,书不果遣。已,劾镇守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偾事③罪,帝不问。广宁复失事,瑶等以捷闻。伸及御史耿明等交章劾其欺罔,乃按治之。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捣巢获三级,及寇大入固原,不敢救,既而斩获十二级。先后以捷闻。伸等数劾之。及班师,又极论曰:“晖等西讨无功,班师命甫下,将士已入国门,不知奉何诏书。且此一役糜京帑及边储共一百六十余万两,而首功止三级。是以五十万金易一无名之首也,乃所上有功将士至万余人。假使斩级至千百,将竭天下财不足供费,而报功者不知几万万也。晖、逵及都御史史琳、监军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帝不听。云南有镇守中官,复遣监丞孙叙镇金腾,伸极言不可。锦衣指挥孙銮坐罪闲住,中旨复之,令掌南镇抚事。伸等力争,乃命止带俸。中旨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伸力争,不听。镇守河南中官刘瑯乞皂隶④,帝命予五十人。故事,尚书仅十二人,伸等力争,诏止减二十人。自后中官咸援例陈乞,祖制遂坏。伸居谏垣久,持议侃侃不挠,未及迁而卒。(节选自《明史·屈伸传》) 【注】①部:兵部。②威攘:以威力攘除。③偾事:败事,把事情搞坏。④皂隶:衙门里的差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当以为法 法:法令。 B.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捣巢获三级 级:首级。 C.诲以为盗之利 诲:教唆。 D.伸等力争,乃命止带俸 止:只是。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屈伸“持议侃侃不挠”的一组是 ( ) ①王商不从,顷之果定 ②诲以为盗之利,启无赖心,又非王者怀柔之道 ③劾镇守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偾事罪 ④晖、逵及都御史史琳、监军御史王用宜悉置重典 ⑤复遣监丞孙叙镇金腾,伸等极言不可 ⑥诏止减二十人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屈伸富有预见,分析能引用古事。他以汉朝时有人谣传大水至,决定让官民上城避水,王商不听从,谣言终于平定为例很好地处理了“讹言寇近边”这件事。 B.屈伸考虑周全,能尊崇王者之道。泰宁卫部长劫掠辽阳,兵部以宽大之法对之,屈伸等从敌我双方分析,认为这不是王者威攘和怀柔之道,信最终没有送出。 C.屈伸能洞察真相,处事坚持正义。游击王杲隐瞒战败的情况,屈伸等揭发了他;朱晖等虚报战功,屈伸用算账的方式指出危害,主张对朱晖等人应用以重典。 D.屈伸久居谏官,为人刚正不阿。他先后弹劾了中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太监苗逵、成国公朱晖等多人,终因得罪人太多,没有等到升迁就去世了。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京师民讹言寇近边,兵部请榜谕。(5分) (2)晖等西讨无功,班师命甫下,将士已入国门,不知奉何诏书。(5分)
答案:15.A 16.C 17.D 18. ⑴京城百姓谣传敌寇接近边境,兵部请求张榜通告。(讹言、榜、谕各1分,大意2分) ⑵朱晖等人西去讨伐无功劳,回师命令刚刚下发,将士就已经进入国门,不知奉何人的诏书。(班师、甫、何各1分,大意2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A项中“法”意思是“效法的,榜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①是屈伸劝谏时引经据典内容的一部分 ⑥是屈伸直言敢谏的结果。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终因得罪人太多”在文中无依据,是主观臆测,和“没有等到升迁就去世了”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屈伸,字引之,是任丘人。成化末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礼科给事中。弘治九年,京师百姓谣传敌寇接近边境,兵部请求张榜通告。屈伸说:“如果张贴告示,人心更惊慌。从前汉朝建始年间,首都有人谣传大水至,决定让官民上城避水。王商不听从,不久谣言果然平息了。现在应当以他为榜样。”谣言便止息了。盗贼侵犯大同,游击王杲隐瞒战败的情况。屈伸率领同级官员揭发他,并弹劾总兵官王玺等人的罪过。屡经升迁任兵科给事中。泰宁卫部长大肆劫掠辽阳,兵部决议让守官寄信给他,声明朝廷宽大不追究过去的罪恶,如果归还劫掠的东西,就给重赏。屈伸等人说:“在我则表示了怯弱的情形,在他则没有受到惩罚没有畏惧之心,这不是帝王用威力攘除的办法。前些时侵犯边境不认为他有罪,现在归还劫掠的东西反认为有功,教唆为盗的得利,启发为非作歹的思想,这也不是帝王安抚的道理”。皇帝清醒了,给泰宁卫部长的信终于没有送出去。后来,弹劾镇守宦官孙振、总兵官蒋骥、巡抚陈瑶败亡的罪过,皇帝不追究。广宁又一次失守,陈瑶等人以取胜上奏。屈伸及御史耿明等人交替弹劾他的欺骗,终立案审查他们。太监苗奎、成国公朱晖等人捣毁贼寇巢穴得三个人头,等贼寇大举侵入固原,不敢出兵救助,随后杀得十二个人头。先后以胜利上奏。屈伸等人多次弹劾他们。等到军队返回,又竭力论争说:“朱晖等人西去讨伐无功劳,回师命令刚刚下发,将士已进入国门,不知奉何人的诏书。而且这次战役耗费京都金库和边防储备一百六十余万两,而斩首计功只三个人头。这是用五十万两白银买一个无名之人的首级啊,竟然报上有功将士至一万余人。假使砍头至千百,将用尽天下的财富也不够供给奖赏费用,而报功的人不知又有几万万啊。朱晖、苗奎以及都御史史林、监军御史王用应该全都处重刑。”皇帝不听取。云南有镇守宦官,又派监丞孙叙镇守金腾,屈伸竭力陈述认为不可。锦衣卫指挥孙銮因犯罪闲住,皇帝下令恢复官职,命令掌管南镇抚事。屈伸等人竭力争辩,终命令只领有俸禄。皇帝命令指挥胡震分守天津,屈伸竭力反对,皇帝不听。镇守河南宦官刘琅乞求杂役人员,皇帝命令给五十人。依先例,尚书仅有十二人,屈伸等竭力反对,诏令只减少二十人。从此以后宦官都以此为例陈请杂役人员,祖宗的制度便破坏了。屈伸任谏官很久,坚持正义畅所欲言刚直不阿,没有等到升官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