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破坏纺锤丝。 方法步骤: ①培养洋葱根尖。 ②切取根尖2~3 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③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的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回答: (1)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实验步骤: (1)其一是,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不能解离和漂洗;其二是,缺少对照组,应添加一组不加秋水仙素的对照组 (2)A.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将不再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B.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仍能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实验题型中容易出现以下错误:一、实验对照组设计的错误。为某个实验设计一个对照组,已是一种常见的实验题类型,虽然大家都做过不少这样的题目,但是一旦情景有所变化,还是要出错,主要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设置对照组的意义,只是照搬套路而已。二、实验结果预测的错误。实验结果预测往往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题目要求预测可能的结果时,只写自己认为正确的那一种;另一种是有时又不顾题目情景或题目要求的变化,写出所有结果。  
生物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