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旧的聚落地方住过一段时间以后,土地和生产力便逐年衰退,收获年复一年地在递减之中,致使原来的经济生活已经越来越不易维持了。根据长期以来生产和生活实践,知道每当出现这个苗头时,就必须早作长远打算,及时迁到一个新地方去,去重建家园,绝不可以在旧的地方勉强住下去,绝不可以留恋故居,苟且偷安。 ——摘自傅筑夫《殷代的游农及殷人的迁居》 材料二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盘庚迁殷,只不过是都城的迁徙,并不是全民族的大转移。就整个社会来讲,当时的劳动者并没有因此改变其生产环境和居住地区。因此,迁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没有多大的影响。也可以说,与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其次,如果说盘庚迁殷是表明当时社会经济已从游牧经济变成农业经济,或者说从粗耕农业变为精耕农业的话,那么,由于这类原因所进行的迁徙都是有规律性的,即每隔几年或几十年必定迁都一次。 ——摘自孙淼《夏商史稿》 材料三 自中丁(即仲丁)以来,废适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达到)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摘自《史记·殷本纪》 材料四 国王名号 都城所在地 定都于该地的延续时间 汤至大戊 毫 约150年 仲丁(即中丁)外壬 敖 19年 河澶 甲 邢 9年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相 46年 南庚 阳甲 奄 10年 盘庚至纣 殷 约250年以上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如何解释商朝前期频繁迁都的原因的? 你认为这种分析有什么缺陷? (2)在材料三中还提供了关于商代前期迁都原因的什么解释? 结合有关材料支持或反驳这种解释。
答案:(1)原因:在一个地方定居生产一段时间以后,会造成土地和生产力的衰退,必须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开辟新的土地。缺陷:因为地力衰退造成的迁移应该是全体居民的迁移,并且在时间上是有规律性的;从材料四可见,商前期的迁都在时间上没有规律。 (2)解释:提出了商朝迁都是因为统治集团的内乱的可能性。支持:这种说法有一定的根据。支持的依据:对照材料三和材料四,可见内乱历时九代国王,恰好是迁都频繁的九代国王。 解析: 第(1)问归纳材料主要观点,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得出其认识的矛盾之处。 第(2)问材料三的内乱结论可以在材料四中找到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