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墨子把节用当作“圣王之道”,“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节俭则倡,淫佚则亡”。                            ——《墨子》 材料二  今吾君战则请秆民之所重,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富者靡之,贫者为(做工)之,此百姓之怠(怡)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                                                       ——《管子》 材料三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中国宜造洋货议》(《申报》1892.01.18)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墨子提倡的消费观是什么?产生这种消费观的根源是什么?  (3分)  (2)材料二中管子又持—种什么消费观?他提倡这种消费观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上时代不同消费观的总体认识。(1分) 答案:(1)观点:主张节俭的消费观。(1分)      根源:农本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水平低下。(2分) (2)消费观:主张奢靡的消费观。(1分) 目的: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生产,有利于治国安民。(2分)    (3)变化:人们以购用洋货为时尚,形成了崇洋、奢豪的消费风气。(1分)      原因:①近代以来,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物美价廉,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观; ②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生活用品日益商品化、市场化。(2分) (4)认识:消费观产生和发展由各个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时代背景所决定。(1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