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 分。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我们可以用图1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该反应属于 ▲ 反应(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 【分析讨论】(1)实验装置漏气;(2) ▲ ,导致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查阅了白磷、红磷等物质燃烧需要的最低含氧量如下: 资料1: 可燃物名称 红磷 白磷 蜡烛 最低含氧量/% 8.0 4.0 16.0 甲、乙、丙三个小组分别用上述过量红磷、白磷、蜡烛三种物质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的氧气浓度分别为8.85%、3.21%、16.7%,数据与表中的理论值基本一致。其中蜡烛燃烧后用测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算一氧化碳浓度约为2%。 资料2:蜡烛或者木炭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氧气浓度会不断变小,会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常温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和红磷相比,使用白磷能使结果更准确,其原因是 ▲ 。 (2)请写出木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有同学提议选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澄清石灰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小华觉得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 ▲ 。 【实验改进】小邹同学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2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装 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40℃),并在酒精灯上把玻 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 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 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用力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c。 ⑥根据a、b、c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 (2)若实验非常成功,当c为500mL,a=100mL,则b= ▲ mL。 (3)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步骤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则主要是 ▲ 。 (4)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的实施和实验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实验最后产生的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的是 ▲ (填字母)。 A.用蜡烛代替白磷 B.用红磷代替白磷(红磷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在240℃左右) C.集气瓶没有冷却到室温 D.实验前集气瓶里没有装a体积的水 (5)已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若该实验中消耗的氧气质量为0.12克,则理论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 ▲ 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 略, 化合反应, 【分析讨论】(2)红磷的量不足 【实验与交流】(1)原因是:白磷消耗氧气更彻底 (2)略; 主要原因是 :木炭在氧气浓度较低时,会生成CO气体,且CO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改进】(1)先下降后上升 (2)180 mL或者184mL(任答一个) (3)防止白磷燃烧时集气瓶中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 (4)D (5)0.21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