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历史
题目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历史 试题推荐
历史 试卷推荐
2019届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第三单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高二下半期期末考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
2018-2019年度后半期高二期末历史考试完整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六中学)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衡阳市2019年高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在线免费考试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历史2019年上半期期中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天津网上考试练习
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三高考第四次文科综合模拟历史考题(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
四川2020年高三历史上册高考模拟在线做题
最近更新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并试验其性质的装置和操作的示意图。 (1)写出标有①②③④的仪器名称 (2)写出发生装置(A)中的反应方
用电流表测电流时,某同学接入电路的是0~0.6 A的量程,却在0~3 A的量程中读成2.4 A,则实际测得的电流应是__
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1) 右图是碘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
They really had a great time, designing everything, drawing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下列两幅谱图是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和CH3CH(OH)CH3的两种有机化合物的1H核磁共振谱图。请判断哪一幅
Ladies and gentlemen,please remain _________ until the plane
肺结核病在我国消失若干年后,现在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该病传染性强,危害大,为此,国家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对肺结核病进行免费
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是染色体的主要载体 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
下图表示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的循环利用。请据图回答:(1)在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a过程发生的场所在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经2m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people had no idea ____ the
Then why aren't you calm buttrembling so much? The man with
对下列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A.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Play, often seen as ______ activity for kids, is still i
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危险 B“左倾”错误严重 C中央对内外形势估计过于严
设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项和; (2)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为的前项和,且,,求的最大值.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We r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5、 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的什么特征?(2分)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