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历史发展到宋朝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宋朝取得的文明成就,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往后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1)唐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北宋初年统治者在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创新?这些创新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一 宋朝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革命产生出直至19世纪仍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东京城打破了唐朝长安城坊市分离封闭的商业结构,《清明上河图》显示了商业气息的浓厚,宋时的商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公元1201年)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如此庞大的商品流通量,在当时世界恐怕是绝无仅有的。金属货币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货币发生了突破性变革,最早的纸币产生了。到南宋,纸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在12世纪中叶发展为建有流通职能的纸币。(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使。宋政府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解货物,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宋会要·蕃夷》),宋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以此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市舶之利在两宋国家财政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宋高宗绍兴廿九年财政总收入为四千万缗 ,而市舶司竟获二百万,居岁入总数二十分之一。” (2)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在农业政策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据材料一,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发展有了哪些新变化? (3)读图,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港口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什么地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分布在图中的哪些区域?说明理由。 (4)据材料二,列举两宋时期为发展对外贸易,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能够采取这些措施的经济、技术基础有哪些? 材料三 玉米、番薯、马铃薯原产于美洲,适应于山地及贫瘠土地种植。玉米约于16世纪中叶分3路传入我国:西北陆路自波斯-中亚-我国甘肃-黄河流域;西南陆路自印度-缅甸-云南-川黔;东南海路由东南亚-闽广内地。清乾隆中期到嘉、道年间,是玉米大规模推广时期。嘉庆以后,玉米在全国普遍栽培,流民在玉米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番薯是16世纪后期(明万历年间),从东南亚传入我国闽广地区,一条途径是从越南传入广东的东莞和电白;一条是经南澳岛传入福建泉州;再就是由菲律宾携种至福州。17世纪后期向江西、湖南及浙江、江苏沿海地区扩展,18世纪中叶遍及南方各省并向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扩展。……17世纪中叶荷兰人把马铃薯带到台湾,传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18世纪,传教士、商人将马铃薯普通栽培种从欧洲带到我国。 (5)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能够传入、并在中国推广种植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答案: (1)问题:藩镇割据、国家分裂、五代兵变政权更替频繁;土地兼并、社会矛盾尖锐。 创新:政治上分权、制衡。 地方:剥夺地方节度使对地方的统辖权,通判牵制知州的行政权。将地方权力分为行政、财政、军政、司法等并立部分,互不统属。 中央:将宰相的兵权、财权分散出去;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禁军统领与枢密院在兵权上相互牵制。选官制度上更注重社会公平,为各阶层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道路。 影响:制度上保证了此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较长时期的分裂局势,各阶层优秀人士进入政府,有利于中国社会此后的稳定发展。 (2)农业:初期,“不抑兼并”;王安石变法试图以金融、财政杠杆干预、支持农业发展 商业:出现了商业革命。城市商业发展打破了唐以来的坊市分离的时空格局;拥有当时世界绝无仅有的商品流通量;纸币出现、汇票支票之类的票据成为有流通只能的纸币。 (3)港口:中国的东南沿海。 对象:西洋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地区。 理由:这一地区较密集的分布着当时中国人认识记载的众多国家;中国与这一地区的国家交往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临近。 (4)措施:设置市舶司,管理外贸,并派官赴海外招来外商;鼓励民间力量招来外商;向外商开放仕途,作为扩大贸易额的奖励。 基础:国内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外贸的发达的经济基础;造船、航海、火器技术的进步,为外贸提供了技术支持。 (5)因素:新航路开辟,西欧殖民者侵略亚洲,将其传播到中国周边地区,东南亚各国长时期与中国经贸文化联系密切,充当了传播桥梁;国内居民迁移(流民)充当了传播媒介; 影响:适应并推动了中国人口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宜劳动力,又阻碍了农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中国经济作物的种植,出现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不宜农地区被开垦为农田,恶化中国山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