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①沙尘暴预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遍布各地的气象检测网站提供的测量数据,又需要卫星云图和巨型计算机的加盟。有人说,沙尘暴预报的复杂程度要比天气预报高出10倍,这并非夸大其词。 ②天所预报一般要考虑气温、气压、温度、风力等因素,这些都是大气层本身变化的结果,只要掌握这些因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就能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趋势。沙尘暴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同样要考虑上述气象因素。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沙尘”恶魔的现身还需要一些其他特殊条件。 ③悬浮在空气中的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在同样的风速下,(1)的地表的沙粒比较大,它的传输距离(2)相对较近;(3),沙粒的传输距离较远。另一方面,如果沙源地的地表植被比较丰富,尽管具备了形成沙尘暴的气象条件,也未必形成大规模的沙尘暴。一块沙地上如果有50%的植被覆盖,起沙量就会减少70%-80%。此处,影响沙尘暴形成的地表条件还包括地表温度和积雪覆盖等因素。由此看来,即使具备了形成了沙尘暴的天气条件也未必会形成沙尘暴;即使形成了沙尘暴,其强度、持续时间、途径路线也还需要考虑沙源地的地表情况。 ④如何才能考虑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呢?这就要靠遍布各地的环境监测站多年来采集的数据。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影响我国沙尘暴的沙源很大部分在境外,所以建立有效的国际合作,对于监测和控制沙尘暴有重大的意义。 ⑤最近,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传统的天气预报计算模式中引入了沙源地的地表因素,包括沙粒大小、地表温度、地表植被和积雪覆盖等,研制了“嵌套网格空气品质实时预报系统”即沙尘暴预报系统,实现了沙尘暴的精确数值预报。科学家可以提前4天预报未来沙尘暴发生的地点、强度、路线和持续时间。2003年4月6日,在“9355沙尘暴”10周年到来前夕,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沙尘暴预报系统成功预报出4天后在我国北方发生的今年第一场沙尘暴。 ⑥科学的脚步从未止歇,人类总在不断进步。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要重演。 1、通读全文,你认为要准确预报沙尘暴应考虑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A、                B、                2、在预报沙尘暴应考虑的两个方面的因素中,作者重点说明了哪个方面的因素?为什么? 3、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由此看来”中的“此”指代哪些内容? 4章第③段横线上应填入的恰当的关联词语依次是 ①        ②        ③       5请你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短语的表达作用 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 6、文章最后说“但愿那场‘黑风’带来的悲剧不要重演”,请从认识和行为两个方面,谈一谈我们怎样才能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呢? 答案: 1、A、天气因素  B、地表因素 2、地表因素。因为①沙尘来自地表,因为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 ②天气因此是人们所熟知的,是一种普通因素,无需多加说明。 3、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沙粒大小,二是植被覆盖程度,三是温度和积雪覆盖程度。 4、①如果 ②尽管 ③反之(相反) 5、“据气象学家”分析说明了信息来源;“前期”限定了时间;“必要”限定了条件的必不可少。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文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6、提示:第一,要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第二,要利用所学的科技知识来保护自然。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