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生物
题目
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含氮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答案:C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生物 试题推荐
生物 试卷推荐
部分重点中学免费试卷
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0-2021年高一1月摸底考试生物专题训练
山西长治市二中2020-2021年高二上期期中生物无纸试卷完整版
2019-2020年3月高二第二次考试生物题开卷有益(山西省大同市一中)
2019-2020年高一上半年期末生物免费试卷(山西省长治市二中)
2020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生物题免费试卷
2019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三四模理综生物
广州市2019年高三下半年生物高考模拟无纸试卷
2019届高三下册押题卷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考题同步训练(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
贵阳市2018年高三生物下半期高考模拟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最近更新
两块平行金属板M、N水平放置,带电情况如图所示,其内部空间有两个悬浮着的小带电液滴A和B,采用以下哪些办法可使液滴向上做
温家宝总理曾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中“苟利国家生死以, ”来勉励自
选出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达国家的考核手段都出现了自动式、信息化的趋势。 A.局面 B.前景 C
我国科学工作者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
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乙图表示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
正方体 中:①所成的角为;②与平面所成的角为;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④二面角的大小是;以上结论中正确的是
Inthe distant past, friend relied on each other for their
曾经担任俄罗斯联邦总理的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对此解
超氧化钾(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载人航天飞机和潜水艇中可用它作制氧剂,供呼吸之用。超氧化钾(X)与二氧化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根据右图回答: (1)属于单质的是 (只选填一种物
—Whenis your birthday? —It’s________the tenth of March.
已知的展开式中所有系数之和等于729,那么这个展开式中项的系数是( ) A.56 B.160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 (2)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可以和水
关于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B.烷烃均能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 C.
已知丙二醇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二醇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 B.丙二醇可由丙烯在一定条件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曲肱而枕 希翼昏塞不通 敝之而无撼 B.无稽之说 冶炼 见素抱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
The soldier was ____ of running away when the enemy attacked
You should come to school ____________.A.in timeB.on timeC.a
The boy _______ on the ground _______ that he had seen ac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