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练习。 人生贵在行胸臆 周国平 在明末文坛上,袁中郎和他的两位兄弟是开一代新风的人物。袁中郎评其弟小修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他要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来。 每个人一生中,都曾经有过一个依照真性情生活的时代,那便是童年。孩子是天真烂漫,不肯拘束自己的。他活着整个儿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利害和规矩暂时还都不在他眼里。随着年龄增长,染世渐深,俗虑和束缚愈来愈多,原本纯真的孩子才被改造成了俗物。 那么,能否逃脱这个命运呢?很难,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凡童心不灭的人,必定对人生有着相当的彻悟。 所谓彻悟,就是要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名利场上那班人不但没有想明白,只怕连想也不肯想。袁中郎责问得好:“天下皆知生死,然未有一人信生之必死者……趋名骛利,唯曰不足,头白面焦,如虑铜铁之不坚,信有死者,当如是耶?”名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终身的驰逐中,那颗以享受生命为最大快乐的童心就这样丢失得无影无踪了。 事情是明摆着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他就不会如此看重和孜孜追逐那些到头来一场空的虚名浮利了。他会觉得,把有限的生命耗费在这些事情上,牺牲了对生命本身的享受,实在是很愚蠢的。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在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他就会和世俗的竞争拉开距离,借此为保存他的真性情赢得了适当的空间。而一个人只要依照真性情生活,就自然会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用中郎的话说,这叫做:“退得一步,即为稳实,多少受用。” 所以,与其贪图活得长久,不如争取活得痛快。中郎引惠开的话说:“人生不得行胸臆,纵年百岁犹为夭。”就是这个意思。 8.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9.试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小题3】 结合文意,简述你对“人生贵在行胸臆”的理解。
答案:8.①首先,通过读袁中郎全集写出袁中郎就是依照自己真性情生活的人,从而引出论题。②接着,阐述原本纯真的孩子失去真性情的原因。③再接着,指出只有想明白了生之必死的道理才能保持真性情。④最后借中郎引惠开的话总结观点:人生贵在行胸臆。(每点1分,答全四点给6分) 9.①纯真的童心脆弱易失。②世俗利害和规矩力量强大。③人应该懂得“生之必死”的道理。(每点2分) 【小题3】①行胸臆就是活出真性情,活出自己的本色。②可以远离俗虑和束缚。③名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终身的驰逐中,会变得头白面焦,心力交瘁。④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8.本文论述思路明晰,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思路一路论述下来。首先提出“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生活,活出自己的本色来”的中心论点。其次探究纯真的孩子被改造成俗物的原因,即“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最后指出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人才能保持真性情。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人的天性是脆弱的,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随着童年的消逝,倘若没有一种成年人的智慧及时来补救,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失掉童心。”这句话包含这样几种意思,其一,“人的天性是脆弱的”。其二,“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外在的环境必然会影响人脆弱的天性。其三,要保持天性,不失掉童心,就需要成年人的智慧,即“把生死的道理想明白”的智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本文提出的“人生贵在行胸臆”的观点,大意理解就是人要懂得自在生活,不要为外界环境所影响,不要被名利束缚,要活出自己的真性情。去享受人生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和世俗的竞争拉开距离,借此为保存真性情赢得适当的空间。依照真性情生活,努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种种快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