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①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1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本诗主要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这一形象?(6分)
答案:11.诗人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1分)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1分) 1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高人逸士(隐士)形象。主要的手法是:(1)烘托;(2)白描;(3)侧面描写(任答对一个即可给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该先讲诗句意思读懂。本题实际上是体会诗人“欲去”时和“问”时各是什么样的心情,答题时应该设身处地的体会一下:诗人去敲朋友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可见作者对友人近况很关切。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试题分析:鉴赏人物形象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人物的直接描写,二是侧面描写。很显然,本题只能从侧面进行分析,即周围环境和邻居对他的了解。陆鸿渐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诗人选取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如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