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11所示: 材料二 图12为福建省七月气温分布图,图13为图12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 材料三 图为武夷山甲、乙两坡面冬季不同海拔的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12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重点林区,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很大。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4)根据材料三,判断表示甲坡的是______曲线,判断的理由是: 夏季甲、乙两坡面400m~800m,气温较低的_______,其理由是: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分)。 (2)大致呈M状分布(可有不同的形态描述,但应能说出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区气温较低的意思(4分);A地处于沿海,受到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B地离海较远,受到大陆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快,气温较高(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8分) (3)秋冬(4分);B地盛行冬季风,为一年中的于季,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患。(言理可酌情给分) (6分) (4) N (2分) 冬季甲坡为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比背风坡低(4分)。 乙(2分) 乙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故气温较甲坡低。(4分) 解析: (1)沙石和水的比热容不同,增温和降温的速度不一样,模拟的原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描述等值线的变化特征,能说出等值线中数值较高,和较低的位置既可。A、B两地气温有差异主要是海洋的影响。 (3)干燥的季节森林火险等级高。主要是秋冬季节。 (4)分析两侧降水和气温不同主要是看季风的影响,是 迎风坡则降水偏多和气温偏低,背风坡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