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1)依据上表,绘制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  ; (3)40℃时,把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生活在盐湖(湖水中溶解有较多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 . 答案:【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结合物质的性质进确定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根据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解答; (3)根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4)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1)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A曲线表示的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表示在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 (3)A是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的A恰好饱和,所以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4)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冬天温度低,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故冬天捞碱; 故答案为:(1)A;  (2)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饱和;  (4)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冬天温度较低,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钠会结晶析出.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