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历史
题目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历史 试题推荐
历史 试卷推荐
贵州高二历史2019年上册月考测验免费试卷完整版
2018-2019年高一下半年期末历史免费试卷(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
2020年高一历史下半年课时练习带答案与解析
2017-2018年高一下半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陕西省榆林二中)
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
2018-2019年下半期高一6月月考历史考试(湖北省黄冈市)
2018-2019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历史题免费试卷(河南省)
2019-2020年上期9月月考--高二历史(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
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2020-2021年高二前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
湖北省黄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半年联合测评历史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最近更新
(4分)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新割的玻璃茶几有锋利的边缘,应把它磨平,这样使同一物体与之接触时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Theteacher,with6 girls and 8 boys of her class, __________vi
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 ) A.昆虫的取食行为 B.昆虫之间的通讯 C.昆虫的学习行为
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____________反应。
(浙江卷)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散文是倍受读者青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散文家凭借生花妙
李伟在实验室药品柜中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老师告诉他这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这瓶溶液可能是 A.氯化钾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下列关于大 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人民思想道德水
分子式为C10H14的单取代芳烃(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其可能的结构有( ) A. 2种 B. 3种
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
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 在 19 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 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 把竞争对手远远地
加入Al能产生H2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K+、Na+、Br-、SO42- B.Na+、
某服装店购进一批甲、乙两种款型的时尚T恤衫,甲种款型共用了7800元,乙种款型共用了6400元,甲种款型的件数是乙种款型
下面关于酶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对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②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③温度越高酶的活性越大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在通电一段时间后,铁电极的质量增加。(1)写出乙中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阴极:_______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氨基酸即便有益无害,“吊瓶”即便真是为学生健康着想,但当高三学生竟然要以
能正确反映德国工业发展趋向的是( )
关于等势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不受电场力的作用,所以说电场力不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这些露珠看到的叶脉会更清楚,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叶脉放大了。这种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的像如图8所示.回答下列问题:(5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