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8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尚俭”和“尚奢”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 ——墨子 “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 ——韩非子 “有德者皆由俭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 ——司马光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1)材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2分)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论述尚俭的重要性?(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4分)及其依据。(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2分)
答案:(18分) (1) 目的: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2分) 角度:俭以治国、俭以持家、俭以修身。(6分) (2)观点:个人与家庭提倡节俭;国家应该尚奢(4分) 依据:尚奢可繁荣地方经济;尚奢消费可扩大就业;尚奢可增加他人收入(任意回答两点即可)(4分)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