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化学
题目
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 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Fe=3FeCl2和 (2)滤渣的成份有 ,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 答案:(1) Fe+CuCl2==FeCl2+Cu (2) Fe、Cu(或铁、铜,) 2HCl+Fe==FeCl2+H2↑ (3) FeCl3、Cu或FeCl2、Cu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20广西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真题
2016黑龙江九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初中化学期中考试
2020江西九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化学期末考试
2020九年级下学期人教版初中化学中考模拟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2020-2021学年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综合复习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江苏九年级上学期苏教版初中化学期中考试
江西省吉安市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六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邵阳县2017届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山东八年级下学期鲁科版初中化学期末考试
最近更新
在一定条件下,将两种气体通入密闭容器中,反应按= 进行,2秒钟后反应速率如下:,,,则x、y的值分别为( )A.
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 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人同步 圆轨道3
已知复数,则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
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内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种生物中关于碱基
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举国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
I ___________________ to stay out in the cold ___________ sp
下图中 A、B、C、D、E均为有机化合物。已知:C能跟NaHCO3发生反应;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E为无支链的化合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量筒的读数 C. 点燃酒精灯 D.过滤
血液从心脏流出,流经肾脏后血浆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氧、尿酸、尿素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不变 B.氧、尿酸、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仅17%的小学生经常运动。由于青少年体质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因此,家长和学校很容易忽视培养他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泊(bó) 飘泊 停泊 水泊梁山 澹泊
下列采用的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A.为了解东江湖的水质情况,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B.我市某企业为了解所生产的产品的合格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意味着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 B.公民都应有选举权和被选
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说法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①是感受器,③是效应器 C.膝
某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石油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
如图所示电路中,L为电感线圈,R为灯泡,电流表内阻为零,电压表的内阻无限大,交流电源的电压u= sin100π V,若保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下列与之不一致的观点是 A.“天地为万物之本” B.“心外无物”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