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甲、乙、丙为我国30°N纬度附近三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阅读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 甲 乙 丙 位置 91°E,30N° 104°E,31°N 120°E,30.2°N 海拔(米) 3658 505 7 年太阳总辐射量(千卡/厘米2·年) 202.4 88.5 112.3 年日照时数(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7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1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mm) 所在农业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年日照时数]   A. 1239.2            B. 1970.5             C. 3005.3 [1月平均气温]   A. -2.3              B.3.6                C. 5.6 [年均降水量]      A. 453.9                  B.976                       D.1400.7 [主要农作物]      A.水稻、甘蔗等      B.青稞、油菜等        D.水稻、茶叶等 (2)甲城市有“日光城”之称,其所在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简析其主要成因。 (3)乙城市所在省为我国水能大省,也是国家“西电东送”工程重要电能输出地区,水电开发的风潮已席卷该省的大小河流,简析该省成为水能大省的主要原因。 (4)丙城市所在地区工业发达,简析该城市发展工业主要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5)下图为我国四条经纬线上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①甲、乙、丙三城市中_____________城市距这4幅图中的图_____________的地形剖面线最近。 ②甲城市所在经线与图1剖面共同经过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该地形区内具有全国意义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 ③图2、图3两剖面交汇处所在地形区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_地貌区,发育成该地貌的岩石名称是_____________岩。 答案: (1)    甲     乙    丙      [年日照时数]         C         A          B [1月平均气温]      A        C        B [年均降水量]          A          B          C [主要农作物]          B          A          C (2)甲城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所以太阳辐射强。甲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弱,加上大气对地面保温能力弱,所以气温低。 (3)乙城市所在省份地处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河流流量大,该省份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且河流流经盆地周围山区,峡谷多,利于水能的梯级开发。 (4)该城地处东部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该城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该城所在地区科技水平高,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高,利于工业发展。 (5)①乙   3 ② 塔里木盆地  石油、天然气③喀斯特   石灰
地理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