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人望,字俨叔。咸雍中,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改上京副留守。会剧贼赵钟哥犯阙,劫宫女、御物,人望率众捕之,右臂中矢,炷以艾,力疾驰逐,贼弃所掠而遁。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迁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缺。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未几,拜参知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奸人黠吏莫得轩轻,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仓司之役,至破产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揪然日:“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辽史》卷一百五列传第三十五) 【注】轩轾:喻指高低优劣,此处意为营私舞弊。 1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           委:积聚 B.始至,府廪皆空                             廪:粮仓 C.凡库物出人,皆使别籍                       籍:簿册 D.初除执政,家人贺之                         除:授官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县与宋接境,骤道所从出 ②中年兄段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B.①帝问以外事,多荐之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①人望令关津稽察行旅,悉获其盗 ②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D.①贼弃所掠而遁 ②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 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马人望施政以爱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以嫌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 ⑤人不敢于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白募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人望认为松山民众负担的运送官炭的劳役太重,要求改由各县平均分担。虽遭关押、审讯,仍不肯屈服,最终说服了上司。他为官不扰民,了解他的官员大多向皇帝举荐他。 B.马人望为官正直、谨慎。他注重节操,从不巴结奉承以求晋升。他认为得到朝廷重用,就会遭到别人更加激烈的对抗,愈加严酷的排挤,因此,得之勿喜,失之勿忧。 C.燕京地区钱粮山纳弊端严重,马人望建立账目,严加管理,使得奸人黠吏无法营私舞弊。为避免助K赋税繁重的弊端,马人望检验户口时对百姓的资产只登记了十分之六七。 D.马人望率兵追捕劫掠上京的大盗时负伤,简单治疗后奋勇追击,夺回了被劫掠的人利财物,将盗贼全部抓获。对凶狠残暴的官吏,他暗中查清他们的劣迹,将其刑惩发配。 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译文:                                                               (2)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 译文:                                                                  (3)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译文:                                                                答案:15.C 16.D 17.A 18.B 19. (1)将此事向朝廷报告,全部满足了他的请求。(此句也可以意译,如将此事上报给朝廷,他的请求全都得到满足)(2)这一年,各处都发生了饥荒,缺乏粮食,只有马人望所治之处粮食不缺。(3)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 【解析】 1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籍:应为“登记”的意思。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D都是助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A项:介词,相当于“跟”、“同”;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B项:介词,可译为“用”“拿”;介词,可译为“因”“由于”。C项: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那些”;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 作定语,译为“我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排除④⑤。④是马人望以嫌帛作为单据,登记钱物出入,以除营私舞弊。⑤是因马人望任人惟公,人们不敢以私情请托,用人必定是任用大家都赞成的人。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B将“抗之甚高”释为“更加激烈地对抗”错,应为“被抬举得地位很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