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研究(a、b、c表示止水夹).请评价或完善其方案: (1) 将装置A、C、E相连接,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氯气,请回答: ①.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②.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_。 ③.E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 。 在C中加入适量的水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成两份进行实验,其操作、现象和结论为: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Ⅰ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氯气有漂白性 Ⅱ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有无色气泡产生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④.实验Ⅰ推出的相应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⑤.实验Ⅱ推出相应的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_,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若合理,无需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比较Cl2和I2的氧化性强弱,将A、C、E相连, C中盛的试剂可以为___ _ __。 (3) 将B、D、E相连,在B中装浓硝酸和铜片,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 ②.先若关闭c,当丁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时,再关闭止水夹a、b ,微热试管丁, 丁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答案:(1)① 第三周期第ⅦA族(1分,只答周期或第ⅦA族不给分) ② MnO2 + 2Cl- + 4H+ ==== Mn2++2H2O +Cl2↑(2分,缺条件未配平共扣1分) ③ 吸收多余的Cl2(尾气处理)(1分); ④ 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有无漂白性(2分); ⑤ 不合理,制取的氯气中含HCl气体,其溶于水能与NaHCO3粉末反应产生气泡(2分) (2)淀粉碘化钾溶液(1分) (3)①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分,未配平扣1分) ② 丁中气体的红棕色(颜色)变深(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