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然透、瘦二字在在宜然,漏则不应大甚。若 处 处 有 眼 则 似 窑 内 烧 成 之 瓦 器 有 尺 寸 限 在 其 中 一 隙 不 容 偶 闭 者 矣 塞 极 而 通 偶 然 一 见 始 与 石 性 相 符。                                                  (选自《闲情偶寄》) 用斜线“/”给材料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闲情偶寄》的作者是  ▲  代的     ▲     。 简要回答作者认为“漏则不应太甚”的原因。   答:  ___                            ▲                              ____ 答案:【小题1】若处处有眼/则似窑内烧成之瓦器/有尺寸限在其中/一隙不容偶闭者矣/塞极而通/偶然一见/始与石性相符。(6分。每处1分) 【小题1】清、李渔(2分。每点1分) 【小题1】到处都是洞,不符合石头的本性,只能等同于俗物。(或:于堵塞之中偶有畅通,才符合石头的本性)(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略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