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历史
题目
1864年,有人称:“当今光气大开,远方毕至”,欧洲诸邦“胥聚于我一中国之中,此古今之创事,天地之变局,所谓不世出之机也”。这一“变局论” A.奠定了戊戌变法的理论基础 B.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夷夏观念 C.反映了对西方文明的抵制态度 D.反映了变法自强思想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康梁的维新思想,由时间限定即可排除A项。由题干引文中的“创世”“变局”“不世出之机”可知该文作者积极评价西学之东渐,是主张适应时代需要进行变革的,排除B、D两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历史 试题推荐
历史 试卷推荐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大考历史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2018-2019年广东省湛江第一中学)
2019届高三8月摸底调研历史考题(山西省部分学校)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美国的1787年宪法课
2019届高三前半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山西省吕梁市)
黑龙江免费检测试卷
2020-2021年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培优练习
高二上半年期末考试历史题免费在线检测(2019-2020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免费试卷
2018-2019高一下册期末历史题开卷有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二中2020-2021年高一上册期末考试历史题带参考答案
最近更新
针对下面两种情形,用一句话写出你自己的看法,不超过40个字。 (1)早晨,上班高峰,总会有几个精神矍铄但步履略显蹒跚的老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它是中国学术
铁不能与冷、热水反应,但能与水蒸气反应。资料显示,在不同温度下,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不同的,温度低于570 ℃时
2009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
.某学生欲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是
cast down; in favour of; be bound to; pay off; objectto; fro
某物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跨膜运输,该过程A.没有载体参与 B.为自由扩散C.为协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 A.Mg2+ B.H C.O2
一人立于平面镜前1m处,他的像离镜面 m,若他向镜面前进0.5m,人和像间的距离变为
湿衣服经过晾晒就能变干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很小
若图中S表示太阳,则图中共有几级天体系统( ) A.四级 B.三级 C.二级 D.一级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故乡的沉沦 耿立 曾看到过一幅照片:一个农民在故乡新建成的楼房前呆坐,他的肤色是久在风雨
已知,如图,AD=AC,BD=BC,O为AB上一点,那么,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a+(a2-2a )-(a -2a2 );
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材料
屠呦呦是在国内进行科学研究而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并用青蒿素研制成一种可以有效降低疟疾
p{font-size:10.5pt;line-height:150%;margin:0;padding:0;}td{f
一辆汽车停在路面上,下列关于汽车和路面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