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工业上用低品铜矿(主要含CuS、FeO等)制备氯化亚铜(CuCl)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CuCl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 ②“氧化”时,NO中N元素主要被还原为最低价态,少部分被还原为NO。 (1)①“氧化”阶段的温度需控制在65℃,其适宜的加热方式为____; ②该步骤中FeO被NH4NO3氧化,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2)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氧化”阶段反应可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 ①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____。 ②通入氧气的目的是____。 ③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制备氧气的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填字母)。 (3)已知常温下CuCl在水溶液中Ksp=1.2×10-6,工艺流程最后一步析出CuCl晶体后的溶液中,如果c(Cl-)=4.0mol·L-1,则c(Cu+)=____。 (4)已知pH对CuCl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请设计从“过滤II”所得的滤液中获取CuCl的实验方案:____。(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有:NaCl溶液、Na2SO3溶液、NaOH溶液、95%乙醇)。
答案:水浴加热 8FeO+NO3−+26H+=8Fe3++NH4++11H2O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将三颈瓶中的NO、NO2转化为HNO3 B 3.0×10−7mol/L 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然后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为3.5,过滤,用95%乙醇洗涤,干燥,密封保存 【分析】 低品铜矿(主要含CuS、FeO等)溶解于硫酸、硝酸铵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Fe元素分别被氧化为SO42-、Fe3+,过滤I分离出滤渣Ⅰ为不溶性杂质,再加CuO促进铁离子水解,过滤II分离出滤渣II为氢氧化铁,滤液中含Cu2+再加入过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发生SO32-+2Cu2++2Cl-+H2O═2CuCl↓+SO42-+2H+,生成CuCl沉淀,加NaOH调节pH为3.5,过滤、醇洗最后烘干得到CuCl,以此来解答。 【详解】 (1)“氧化”阶段的温度需控制在65℃,其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可控制温度;该步骤中FeO被NH4NO3氧化,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8FeO+NO3−+26H+=8Fe3++NH4++11H2O, 故答案为:水浴加热;8FeO+NO3−+26H+=8Fe3++NH4++11H2O; (2)①实验开始时,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低于室温,主要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故答案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②通入氧气的目的是将三颈瓶中的NO、NO2转化为HNO3;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制备氧气的装置最好选用B,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加入,且C中过氧化钠为粉末,与水接触后发生反应至反应结束,不能控制氧气的生成, 故答案为:将三颈瓶中的NO、NO2转化为HNO3;B; (3),所以如果c(Cl−)=4.0 mol⋅L−1,则c(Cu+)= =3.0×10−7mol/L, 故答案为:3.0×10−7mol/L; (4)由图可知,从“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获取CuCl的实验方案为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然后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为3.5,过滤,用95%乙醇洗涤,干燥,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边搅拌边向滤液中滴加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和NaCl溶液,然后缓慢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pH为3.5,过滤,用95%乙醇洗涤,干燥,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