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 “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 “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 1 )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 2 )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 “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答案: ( 1 )礼仪教育与训练;利于宗族祠堂进行教育培养;通过塑造良好儿童形象宣传培养。 ( 2 )理学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发展。 【详解】 ( 1 )根据 “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 ” 得出礼仪教育与训练;根据 “ 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 ” 得出利于宗族祠堂进行教育培养;根据 “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 ‘ 好孩子 ’ 形象 ” 得出通过塑造良好儿童形象宣传培养。 ( 2 )结合宋代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得出主要有理学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