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唐代科举录取的人数很少,一般进士科是百人取一,每年录取的总人数不过三四十人,唐初四十年间,一共才录取了290人,到了宋代、科举录取的名额大为提高,一次考试取士多达千人者不少,有时高达三千人,总计两宋三百余年,科举录取达11万人,不但远远超过唐代,而且也超过了后来的元、明、清诸朝。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元世祖忽必烈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百司而且也统辖六部。 ——摘林甘泉《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的依据何在?宋代宰相的权力与唐朝相比有怎样变化?(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宋代科举录取的人数大大超过前代的原因?对宗代有何影响(4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中书省“与唐代中书省有何区别?简要分析从三省制向元代一省制转变的利与弊。(9分)
答案:(19分) (1) 依据:唐宋时期,皇位世袭,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政治、军事、经济、人事大权都有中央掌握。(2分) 变化:唐设三省制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三省互相牵制监督,保证皇权独尊(2分) 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 (2分) (2) 原因:分化事权、重文轻武、优容文人,知识分子多 (2分) 影响:造成了“冗官”局面,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加重了财政负担 (2分) (3) 区别:唐代中书省负责决策,而元代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3分) 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调整民族关系,维护统一(3分) 弊:专制政体下议省制会导致宰相专权,政局不稳,社会动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