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根据材料一,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实干”的重要性。(12分) 材料二 中国是历经几千年的泱泱大国,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是起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百余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百余年后,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其历史责任,实现真实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2分) 答案:【答案】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干中总结治国经验,提高治国能力;②生产活动(生产实践或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在实干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发展;(或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③人们在实干中、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人生价值。(每点4分,共12分) (2)①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发展规律和其担当的历史责任。②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肯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历史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有坚定信念。③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④学习和弘扬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每点3分,共1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考生回答本题时,要发散思维,思考有关与“实干”相连接的知识点。考生可以从实践决定认识的角度分析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人们可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其次生产活动是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可以创造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最后可以从实干是人生价值实现的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 (2)对于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考生需要结合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内涵来进行分析。首先可以从充分认识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地位,自觉的进行担当;其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肯定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要充满自信;再次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自信;最后要从最根本的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生产活动的重要性、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创造的知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