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06年岁末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                                                ——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上世界性强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重要分水岭”的含义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8~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3)材料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向该工业大国转移,根据材料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摘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大国的崛起有哪些共同因素? 答案: (1)第一次崛起是秦汉的统一和强盛,第二次崛起是隋唐的统一和繁荣,第三次崛起是元朝开始的统一。 (2)含义:新航路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原因: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3)国家:美国。原因: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等。 (5)共同因素:建立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或制度创新);重视科学技术与教育(或科教兴国);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