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自然条件下,菊花多是秋季开花,花期通常在十月下旬。怎么样让菊花提前到国庆节开花呢? 植物的开花和果实的成熟受日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日照时间长短能提前或延迟菊花开花吗? 作出假设:缩短日照时间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实验准备: 器材:在国庆节前 50 天准备大小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 20 盆菊花苗,暗室。 实验步骤: 国庆节前 50 天,将 20 盆菊花苗平均分成 A 、 B 两组: ①A 组给以每天 10 小时光照,半月后给以每天 8~9 小时的光照; B 组给以每天 12 小时光照。(施肥、浇水、温度等栽培条件两组一样) ② 每天光照后,将菊花放到暗室进行遮光处理。持续 50 天。 ③ 每天同一时间记录菊花开花的数量和开花时间。 (1) 预期结果与预测结论: 预测 1 :若 ______ ,则说明缩短日照时间不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预测 2 :若 ______ ,则说明缩短日照时间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2)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 。 (3) 实际上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菊花的开花时间,实验小组若探究温度对菊花开花时间的影响,设计了以下三组实验(时间持续 50 天): 组别 甲组 乙组 方案一 温度 10℃ ;光照每天 8 小时 温度 20℃ ;光照每天 8 小时 方案二 温度 10℃ ;光照每天 12 小时 温度 20℃ ;光照每天 12 小时 方案三 温度 10℃ ;光照每天 12 小时 温度 20℃ ;光照每天 8 小时 这三个方案中不符合对照实验要求的是 ______ 方案,判断依据是: ______ 。 (4)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采取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比如,选择 20 盆菊花而不是 2 盆,目的是 ______ ; 20 盆菊花 “ 施肥、浇水、温度等栽培条件两组一样 ” ,目的是 ______ 。
答案: (1) 若 A 组菊花和 B 组菊花大多数没有在 “ 十一 ” 前开花 若 A 组菊花大多在 “ 十一 ” 前开花,而 B 组中花大多数没有提前开花 (2) 日照时间长短 (3) 三 甲乙两组有两个变量,即温度和光照时间 (4) 避免偶然性 保证单一变量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明确在探究实验中,坚持唯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1) 预期结果与预测结论: 预测 1 :若 A 组菊花和 B 组菊花大多数没有在 “ 十一 ” 前开花,则说明缩短日照时间不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预测 2 :若 A 组菊花大多在 “ 十一 ” 前开花,而 B 组中花大多数没有提前开花,则说明缩短日照时间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2) 提出问题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提出的问题:日照时间长短能提前或延迟菊花开花吗?这个实验的变量是日照时间长短,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3) 三个方案中,方案三不合理,因为甲乙两组有两个变量,即温度和光照时间,不符合题对照实验设计的原则。 (4) 做实验时取 20 盆菊花而不是 2 盆,目的是避免偶然性,使实验具有说服力。 20 盆菊花 “ 施肥、浇水、温度等栽培条件两组一样 ” ,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