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末,四川藏族小伙丁真走红网络,并作为理塘县旅游大使为家乡拍摄宣传片《丁真的世界》。理塘县西南110千米处的格聂雪山山麓有一自然景观“格聂之眼”,被称为“通往天堂的眼睛”。下图为丁真工作照、成都至拉萨地形剖面图、“格聂之眼”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丁真常穿的藏袍方便褪袖和掖在腰间,这是因为当地( ) A . 高寒的气候 B . 紫外线较强 C . 昼夜温差大 D . 低压和缺氧 2 . 丁真的家乡理塘县( ) A . 属于雅鲁藏布江流域 B . 为我国海拔第二的城市 C . 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D . 处于横断山脉的北麓 3 . “格聂之眼”为( ) A . 火山喷发的熔岩流阻断河道形成的堰塞湖 B . 板块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 C . 地层中的冰核融化导致地层下陷形成湖泊 D . 牧民在山坡、山麓开挖的圆形牲畜饮水池
答案: 1 . C 2 . D 3 . C 【分析】 本题主要以成都至拉萨地形剖面图为载体,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区域特征分析,考查学生区域认知水平、人地协调观与综合思维素养。 1. 依据成都至拉萨地形剖面图及相关地理知识,丁真的家乡理塘县海拔在 4000米以上,藏袍方便褪袖和掖在腰间,主要为了适应高海拔地区较大的昼夜温差变化,故本题选择C项。A选项的表述不够具体,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藏袍与紫外线较强和低压和缺氧关系不大,排除B、D两项。 2. 丁真的家乡理塘县,由图可知,该地处四川西部,海拔高,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属于川西横断山区,故本题选项为 D。理塘远距藏南,故A项错;我国海拔第二的城市为拉萨,故B项错;图片显示,该地自然景观以草甸草原为主,故C项错。 3. 图片显示, “格聂之眼”形状浑圆,不具备河道的特征,故可排除A项;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往往形状狭长且深度较大,故可排除B项;“格聂之眼”更不可能是人工湖泊,可首先排除D项;所以,“格聂之眼”成因可能是地层中的冰核融化导致地层下陷形成湖泊。故本题选择C项。 【点睛】 青藏高原是全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其湖泊面积占到全国湖泊总面积的 4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在青藏高原在隆起过程中,经历了强有力的挤压、碰撞等构造运动,形成许多断裂带,给湖泊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再加上冰川的侵蚀作用,创造了便于贮水的湖盆。雪山与冰川融水汇集之后,就形成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湖泊。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多数属于构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