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6. 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肱骨,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朱)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2分) (4)结合材料四,之处罢相的根本原因,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4分)
答案:(1)秦朝;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分) (2)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减少决策失误。(2分) (3)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2分) (4)相劝妨碍了皇权(2分)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消失;君权不断强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