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岁月划过父亲的手 ①想起父亲,便想起他那双手;岁月悄然间滑过,惟余道道沧桑。 ②少不更事的我,厌学成性。厌成堆枯燥的作业,厌老师无休的说教,厌同学攀比而生的自卑;逃学、捣乱是家常便饭,那时,父亲常被老师“有请”,用以招待他的便是我的种种劣迹。父亲回家,一脸怒气,二话不说,扬起巴掌冲我就来;逃不掉,便是一顿臭打。厚实有力的手,在我身上打出道道血印——那双手,是我少年的恶梦,但梦醒之后,却是学业有成的幸福。 ③那几亩老田,是父亲一生的舞台。勤劳的双手,磨光了无数农具,收获了无尽甘甜。 春天,他抡起铁锹,锄净猪圈、堆肥备耕;夏天,他握着锄头,挥汗田垄,点种玉米;秋天,他扶着犁铧,精耕细作、播种小麦;冬天,他拿起斧凿,修缮农具、谋划来年。 辛劳过后,父亲总会用那双沾满泥土的双手,欣慰地捧出花生、红薯、果蔬及一家的希望。如今,父亲还在菜园里忙活,只为丰富我们的餐桌。那双手,是取之不尽的粮仓,保障着全家老小温饱无忧。 ④我们三兄弟的学业、婚事,逼着父亲曾一度背井离乡,四处打工;父亲手中握的,便是通往城里的张张车票。小小车票,带着父亲下过山西的煤窑,入过东北的林场,住过北京的工地。那十几年,父亲辗转各地,吃苦无数;可每次回家,他都笑着交给母亲一沓钞票,送给我们一堆糖果。那次,我将一张车票递给父亲,想带他旅游;父亲的脸上却瞬间闪过愁容,眉头紧蹙着说:“一看到车票,便想起当年的酸甜苦辣。怕了,就想守在家里,哪都不去。”那双手,曾握着写满苦累的车票,送我们兄弟踏实有力地启程人生。 ⑤父亲的手,其实很有艺术灵性,拉的一手好胡琴。母亲笑言,是父亲的琴声,绕住了地的心。父亲曾是村里戏班的“首席”,颇具影响。那年村里唱戏,父亲软磨硬泡恳求人家,让他拉了个整场。 父亲正襟危坐,琴声如水,叮咚跳跃,悠扬声声;台下乡亲听得入迷,如痴如醉,这一幕,让我甚感自豪。 拮据的家境,曾让父亲无奈卖了胡琴,断了琴声。两年前,父亲坐在墙根的阳光里,悠然地用桑木自制了一把板胡,拉起了当年的小调,陶醉其中。每每回家,我都要让父亲拉上一段。手指虽不再灵活,但琴声却更有味道。那双手,按着弦、拉着弓,奏出了父亲的生活五味。 ⑥那次回家,父亲因腰疼卧床。过了许久,父亲喊我:金刚,你娘在地里,你帮我换贴膏药吧。说着双手颤巍巍地撕下一贴,递给我。父亲身上的皮肤已然松弛,那贴膏药,我使劲压、抹才贴好。不由一酸:这还是那个曾驮我乱跑、力壮如虎的父亲吗?那次父亲重感冒,在医院输完液后上街吃面。父亲像个孩子似的,一路紧跟,过路口,我干脆牵住了他的手。几十年,貌似第一次和父亲拉手。可拉到的手,却是枯瘦、无力。不由一酸:那双曾力大无穷,撑起全家的大手哪去了? 那双手,不再强硕有力,却重重地 捶打 着我的心:酸,痛。 ⑦无情的岁月,滑过父亲的手,滤走了カ量,留下了枯槁。 从父亲手中,我虽没接过权贵、人脉,但却接过了隐忍、坚强,让我受用终生。由心发誓:我将紧握父亲的手,让他剩余的岁月过得幸福、安然。 (选自《劳动日报》) 1 . 梳理文章的内容,思考文章是围绕什么展开的(请在 ①处作答),然后根据表格示例分层、分角度填写②③。 2 .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 ( 1)那双手,不再强硕有力,却重重地 捶打 着我的心:酸,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 2)春天,他抡起铁锹,锄净猪圈、堆肥备耕;夏天,他握着锄头,挥汗田垄,点种玉米;秋天,他扶着犁铧,精耕细作、播种小麦;冬天,他拿起斧凿,修缮农具、谋划来年。(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 . 第 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分析这一手法的妙处。 4 .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多种表达方式。请具体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并分别谈谈它们的作用。 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①父亲的手②枯瘦无力③送我们兄弟启程人生 2 . ( 1)“捶打”指反复打击、敲打,文中指我牵着父亲枯瘦无力的手,惊觉父亲已经老去,这种现状冲击着我的内心,让我心酸、心痛。 ( 2)排比,强调了父亲一年四季都在辛勤劳作,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用双手保障全家的温饱无忧,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 3 .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父亲琴声悠扬,侧面描写台下观众和我如痴如醉的表现,突出了父亲琴艺的高超,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自豪、崇拜之情。 4 .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作用: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主旨父亲用他勤劳的一生教会我隐忍和坚强,让我受用终生,突出中心;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祝愿他晚年幸福安康。 【详解】 1.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第①空,根据文章题目“岁月划过父亲的手”,开头“想起父亲,便想起他那双手”,结尾“无情的岁月,滑过父亲的手”,可知文章是围绕“父亲的手”来展开叙述的。第②空,根据提示“重重地捶打着我的心”,找到第⑥段,可以提取到描写父亲手的句子“枯瘦、无力”;第③空,根据提示“握着写满苦累的车票”找到第③段,可提取句子“送我们兄弟启程人生”。 2.(1)考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解答此题,先写出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捶打”本义指反复打击。语境是几十年,“我”貌似第一次和父亲拉手,当拉到父亲的手时,感受到父亲手是那么枯瘦无力,那双手不再强硕有力,感觉到父亲的衰老,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到心痛难过。 ( 2)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构成排比,突出强调了父亲一年四季都在田间终年忙碌、劳作,细致地刻画出父亲的勤劳能干,正是父亲有勤劳的双手,才保障了全家的温饱无忧,从而表达“我”对父亲的赞美和感激,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3.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托物起兴 等等。“父亲正襟危坐,琴声如水,叮咚跳跃,悠扬声声”是直接描写父亲拉胡琴,属于正面描写,“台下乡亲听得入迷,如痴如醉,这一幕,让我甚感自豪”,描写台下乡亲的表现,属于侧面描写,乡亲们听得入迷,如痴如醉,侧面衬托出父亲的琴艺高超,父亲的手很有艺术灵性,表达“我”对父亲敬佩和自豪。 4.考查对表达方式及作用的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文章结尾一般都是议论抒情的句子,一般来说,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此文划线句子就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点明文章的主旨,突出中心,是父亲用一双勤劳智慧的双手,教会“我”隐忍、坚强,让“我”受用终生。由此发誓“我”以后应该怎样对待父亲——让他过得幸福、安然,直接抒发作者对父亲赞美、敬佩和感激。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