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 ,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 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 A . 落叶林火 B . 针叶林火 C . 草原火 D . 荒漠草原火 2 . 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 ,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须率最高的是( ) A . 东方省 B . 中央省 C . 南戈壁省 D . 色楞格省 3 . 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 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 . 气温变化 B . 降水变化 C . 植被生物量 D . 游牧活动
答案: 1 . C 2 . A 3 . 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内植被特点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1 .根据题意,蒙古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 C 正确, A 、 B 、 D 错误。故选 C 。 2 .根据题意,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来看,东方省河流较多,纬度较高,蒸发较弱,表明当地水分条件较好,植物量更丰富,可燃物多,并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野火发生频率最高, A 正确。中央省和色楞格地区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频率相对较低, B 、 D 错误。而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表明气候干旱,植被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 C 错误。故选 A 。 3 .从前面分析可知,该地区发生野火频率与植被生物量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不大,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 3~4 年积累植被生物量,即可燃物,因此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 3~4 年为周期,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 C 符合题意;气温变化、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的 3~4 年的周期,游牧活动也没有明显年际周期,因此这些因素不可能导致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 3~4 年为周期, A 、 B 、 D 项错误。故选 C 。 【点睛】